【大學發展】資助院校內地生佔非本地生近7成 蔡若蓮指內地適齡學童人口多符全球趨勢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4/05 19:36

最後更新: 2024/04/05 23:11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,內地有上千萬適齡學童,因此全球專上學府的非本地生中,以內地生佔最多。(資料圖片)

政府致力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,惟目前資助專上院校內地生比例佔非本地生近7成,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認為,符合全球趨勢。有議員質疑計劃的目標及定位不清晰,以及關注教研人才問題,盼吸引更多優秀的海外生來港升學。

蔡若蓮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上表示,現時各資助專上院校共有2.3萬名非本地學生,當中約68%為內地生,其餘依次序是南韓、印尼、印度、馬來西亞、哈薩克等地學生;至於由英國、美國和法國來港升學的較多是研究生。她又解釋,內地有上千萬適齡學童,因此全球專上學府的非本地生中,以內地生佔最多。 

而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質疑,政府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目標及定位不清晰,問到當局是否因本港人口萎縮、院校招收本地生數目不足,而放寬收生限制,同時促請政府列出招收更多非本地生的利弊、牽涉資源、對社會整體利益等因素。她又關注,本港有逾6成非本地學生為內地生,「如你要吸引最優秀的學生,不是舉辦博覽會,是要有最優秀的教授」,強調若大學不夠強,就只能吸引單純喜歡在港生活、只想取得學位的人士來港升學。 

蔡若蓮則回應指,本港有5間世界百強大學,反映多間院校已延攬優秀的教授,並提到各專上院校有約3分1教授均來自海外,相信可讓香港發揮國際化和多元化的優勢。她認同,應參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做法,但形容「搶知名教授及優秀學生的工作,我們想到,其他人都想到」,如日本、南韓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均積極搶人才,故希望透過交流合作,發揮協同效應。

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梁美芬則認為,後續工作是吸引同學到外地讀書的重要因素,只有在當地找到工作,才能立足生活,故認為需要加強本港與大灣區的合作,做到將讀書及工作變成「一條龍」。她又稱,一帶一路國家的求職市場較為緊缺,因此應利用香港與內地的關係,吸引外國學生來港讀書及工作,日後協助他們到內地就業或創業,相信他們一旦在香港落地生根,自然能帶動本港經濟發展,亦是將香港變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關鍵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記者:梁凱婷